以天文教育推廣聞名的台灣天文學家,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,並兼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的孫維新,6月14日在佛光山惠中寺2020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「雲講堂」中,引領聽眾認識大自然的奧妙,以科普知識,輕鬆破解網路上日月同輝的假照片,也釐清日食與月食的迷思,並鼓勵大家把握此生僅有的機會,在6月21日仰望天空觀看日環食。精彩的論述,使得講座首播就引起熱烈回響。

孫維新首先就太陽、地球與月球運行的相對位置關係,解釋日食與月食發生的原因。日食分為全食、偏食、環食三種,6月21日馬上就要迎來日食,而且台灣中南部,從斗六到新營以及金門可看到環食,北部與最南端看到的是偏食。錯過這次,台灣要再看到日食就得等70年,要再看到日環食將是西元2215年,也就是195年後了。日環食所看到的太陽,呈現金黃的環狀,猶如天空中的一枚戒指,是非常奇特的天文現象。

孫維新認為此次日環食剛好是一個重要的天文教育機會,這是一個科普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任務。話鋒一轉,他指出網路上偶爾可見的天地奇觀,日月同輝的照片,其實是造假的,因為太陽和滿月不可能出現在同一方向,只會是相對的位置。這種製造虛假,愚弄在網路上無從分辨真假的群眾的行為,是他深切痛恨的。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如果每個公民都具備基礎素養,就不會受騙了。

太陽與月亮跟地球的相對距離遠近,造成視覺上有時月亮比太陽大,有時則相反,所以才會有日全食及日環蝕。孫維新有多次觀看日全食的經驗,他建議若有機會看到日全食,攝影專家自然可以從容地拍下千古難遇的奇觀,但對相機操作不熟悉的人,就把握短暫時間,用眼睛觀看就好。日全食時太陽被遮住,只露出周圍一圈金色的光芒,稱為「日冕」,是非常壯觀的天象奇景。

對先民來說,最重要的天體當屬太陽,決定生活時間順序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然而日食當下,大白天天色急速變暗,星星出現,大地昏黃,鳥獸歸巢,溫度降低,涼風驟起,此即為自然界的變態,會讓人心裡升起巨大的恐懼。先民將此當作天狗食日,於是敲鑼打鼓希望天狗把太陽吐出來。孫維新提起1997年到黑龍江觀賞日全食的經驗,3月份的大興安嶺,白天溫度是零下26度,當月影移動,將太陽完全遮住時,氣溫瞬間降到零下32度。

中國人對日食抱持驚恐的態度,連皇帝都要下詔罪己,以為是德有虧所致,所以上天以日食示警。西方則有西元585年里底亞人,兩個部落歷經十年的戰爭,因遇到日食而止息,雙方握手言和。

有人可能會好奇,日月食為何不是每個月發生?孫維新表示,那是因為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黃道面與月球繞地球的白道面有5度的夾角所致。他更語出驚人地說,從前月亮離地球比較近,因此10億年前的月亮比現在大22倍,繞地球一圈只需5.5小時,因為潮汐作用,每年地球將月亮推離開3公分,假以時日當月亮遠到再也無法完全遮住太陽時,便再也沒有月全食了。根據克卜勒定律,地球會越轉越慢,而根據牛頓力學原理,發展到潮汐鎖定狀態時,地球轉一圈要55天,只有一端的人看得到月亮。

由於科學的發展,日、月、地球運行的規律被掌握,已經可以準確預測日全食發生時間,日食成了常態,幾千年來惶怵人心,天地之間的變態就不復存在了。聽完孫維新精彩有趣的解說,有網友表示日月食引起全家大小的興趣,因此都聚在一起聆聽;有人說好想看大22倍的月亮;也有人恍然大悟為什麼女兒吵著要帶他去雲林,更多的則是感謝惠中寺舉辦講座以及專家的講解,因此而長了很多知識。